近日,在山东威达重工“王亮工匠创新工作室”,全国劳模、齐鲁大工匠王亮和他的徒弟陈磊正围着一台五轴联动数控机床调试参数。这套由师徒团队研发的国产智能控制系统,使机床精度达到0.001毫米,相当于头发丝的1/70。“没有师傅手把手教,我可能现在还在车间打杂。”23岁的山东威达重工数控技工陈磊感慨道。
枣庄市总将“名师带徒”制度化,推动100余个劳模工匠创新工作室与职业院校结对。峄城区“丰源工匠”与区职业中专签订协议,让学生带着企业的真实课题进车间。滕州市“鲁班工匠”张兴柱开设“周末课堂”,为青年工人讲解机械制造工艺。
近年来,枣庄市总创新实施市、县、企业三级“纵向评”,行业、系统“横向评”的工匠评选模式,打造“鲁班工匠”“滕州工匠”“丰源工匠”等110余个工匠品牌,培育的1242名各级工匠,涵盖煤炭、化工、水泥等传统行业以及新材料、新能源等新兴行业,涌现出师徒工匠、父子工匠、夫妻工匠、姐妹工匠、乡村工匠等各门类、多类型的工匠人才,在多个行业领域发挥了辐射带动作用。
